老子推崇“道法自然”,认为自然本真才是事物的极致,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”素即没有染色的生丝;朴即没有加工的原木。整句话是说,保持纯洁朴实的心性,节制私欲杂念。意在劝诫世人,按照自然的法则生活,返朴归淳,不要让过多的私心、私欲充斥自己的内心。
人活于世,难免会有各种欲望。就欲望本身而言,并无善恶、好坏之分。如求知欲、成才欲、事业欲等能推动人努力进取,但物欲、贪欲、私欲等如果不加节制、任其泛滥,则可能把人一步步推向深渊。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”。任何对于财色名食的过度追求,都可能让人身陷其中、不能自拔。
要守心修心。“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,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。”一个人只有先修炼内心,将正心修身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从思想源头、灵魂深处消除贪妄之念,才能守住本真,保持清静素朴的状态,形成诱惑面前“以心却之”的行动自觉。元代大儒许衡盛夏时经过河阳,面对众人纷纷摘梨却安然如常,有人讥其迂腐,许衡却发出了“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”的慨叹。在别人看来,兵荒马乱,口渴难耐,梨树无主,摘吃何妨?而许衡却能战胜私欲、不为所动,正所谓“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化根源总在心”。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,守住了,就能抵制住外物诱惑。
要知足知止。古人有云:“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”遏制贪欲,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提升思想境界,在利益面前知足知止、淡泊明志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:一次,太后赐百官负绢,任意自取,朝臣莫不称力而去。唯章武王元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,蹶倒伤踝。太后即不与之,令其空出,时人笑焉。侍中崔光止取两匹,太后问曰:“侍中何少?”对曰:“臣有两手唯堪两匹,所获多矣!”面对物诱,有人贪得无厌,最后一无所获,反伤了自己,而崔光头脑清醒、取之有度,赢得了赞赏。正所谓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要尚俭戒奢。清代魏禧《日录里言》中有云:“凡不能俭于己者,必妄取于人。”欲壑难平的背后往往是奢侈无度。要守住纯朴、克制贪欲,必须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。原第二炮兵副参谋长杨业功,在一张由四个箱子拼成的床上,从结婚开始睡了三十几年,一个掉漆的搪瓷碗用了35年。怕人送礼,他在门楣上挂上“携礼莫进”的警示牌。正如清代张圻在《答周仲和书》中所言:“居官之所恃者,在廉;其所以能廉者,在俭。”俭以养廉,说的就是节俭能减少私欲,养成朴素清廉的作风。
见素抱朴是修为,少私寡欲是智慧。党员干部要坚守本心、葆有纯朴,就别忘给自己的所思所行加上一把锁,将“贪心”与“私欲”牢牢锁住,做到克己慎独、洁身自好,将简单朴素内化为一种作风。唯如此,方能在诱惑面前多一分坚毅、在得失面前多一分淡定,不为外物所累、不为名利所绊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